美妈基地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明帝国的崛起 > 第四百五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人
    王华这番话说出来,张昭不动声色的喝口酒,沸腾着木炭火锅在大堂中飘起白气。

    要搁在后世,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,把儒冠丢掉是共识。打倒孔家店是理所当然。

    后世谁要是嘴巴里时不时的来一句“子曰”,你看有人会卖帐吗?多半还会被嘲讽几句。

    儒家经典的语句,可以作为名言,但无法再作为真理,令人奉为圭臬!

    真理,将会是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经济学、统计学、生物等等学科去研究的东西。

    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而不是“子曰”。

    孔夫子对中国的贡献这是不必否认的。但是他的学说,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,在罢黜百家、独尊儒术的背景下,已经严重的制约华夏的发展。

    不说别的,单说西方横霸天下五百年的独门秘籍工业化。就这一条,儒家就是不及格的。

    所以说,儒家思想有优点、缺点。譬如《论语》中提及的大量关于个人修养的思想就是中华文明的瑰宝。

    但同样的,这门学说有糟粕在其中。譬如,经过发展之后,在明清时期占据主导的程朱理学,其缺点就是非常明显的禁锢思想和科技进步。

    所以说,儒家思想,学不学,全凭个人自愿。非要洗牌搞成“非我儒家门徒就是异端”,那这本身就不对。

    张昭来到明朝就极力避免去触碰儒家这一块,其实他最早还想着去科举。

    思想之争,非常残酷。

    说出“为生民立命,为天地立心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的张载,一代关学宗师,最后竟然被划归在理学行列,就可以窥见一二。

    更说上溯至两汉时的纷争,那争斗起来更残酷。

    任何思想的发展,则必然有其物质基础。即社会生产力发展之后,必然会产生新的学说,去冲击旧有的框架。比如,西方的启蒙运动。

    张昭就是想走这条路。先把社会生产力推上去再说。吃饱肚子的人多起来,他们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。自然就会有人去思考程朱理学的对、错。

    他可没兴趣当急先锋。

    像阳明先生的心学,和程朱理学就不是一个路数。将来未必不会在心学之外再出新的学说。

    届时,他只需要把数学、物理、化学等初级知识传播开就好。这种可以运用到日常生活中,且可以用实践来证明的真理、知识,自有其生命力。

    但是,他的位置到这个高度,自然而然的会感受到来自儒家门徒的压力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…

    王华见张昭神情淡然,心里倒是挺佩服的如此年轻能取的这样耀眼的成就,为国之干城,确实有些东西啊!

    他哪里知道张昭只是走神,思维发散开而已。

    王华道“谢大学士把这事压下去了。临行前,请我转告你一句话在平定鞑靼人之前,别瞎折腾。”

    “嚯…”

    不仅仅是张昭诧异的看着王华,连同一张八仙桌上吃火锅的林文宁、吴臣都惊讶的看着他。

    更别说大堂里其他桌子上竖起耳朵听这边闲聊的将校们。

    张昭收敛起惊讶的神情,拱手道“多谢谢阁老援手。”

    这个人选真想不到。

    谢迁老早就看他不爽,几次给他使绊子。却没想到会在这么关键的问题上帮他一次。

    其实,张昭也未必见得怕那些“挑事”的人。唱一句“儒冠误此生”怎么了?

    谢迁叫王华帮忙传话。张昭这时才联系起来,王华和谢迁是老乡。都是浙江布政司绍兴府余姚县人。

    而谢迁这句话,也表露出其想法。

    谢阁老对他依旧有看法,但是在涉及到思想斗争这种层次,事关生死,谢迁还是选择保他。原因是要他平定鞑靼。这是一个中枢辅臣的担当。

    死后能被谥为“文正”,谢迁还是很有些水平的啊!

    王华就是一笑。他的性格忠厚,决定点一点张昭。政治这个东西很复杂的。他怕张昭拎不清,道“张伯爷,谢阁老在其位,谋其政。”

    之前整张昭是这个理由,现在“保”他还是这个理由。以后,如果有冲突,谢阁老还会是这个立场。

    辅臣不可能看着太子喜武事而不制止,不采取措施。

    辅臣不可能让天下公认的国朝名将陨落在有心人推动的唾沫星子中。那才称什么“贤相”?

    辅臣不可能允许武将坐大,太阿倒持。

    所以说,王华这个状元同样是非常有水平的。一句话,把这么复杂的意思全部传递出来。

    张昭起身,作揖一礼,道“谢老大人提点。”

    王华知道张昭听懂了,微微一笑,坐着受张昭一礼。

    张昭重新坐下来,和王华共饮一杯,说道“老大人,伯安兄有志于兵事,不知道他日后可愿到辽东布政司中任职呢?”

    “哦?”王华微微思索着。

    大明只有辽东都司,哪里来的辽东布政司?换言之,张昭的意思是,等辽东的卫所改革完成之后,要奏请朝廷设辽东布政司?

    张昭解释道“等辽东卫所改革完成,届时辽东镇和蓟州镇大概率是合二为一,将边防布置在大宁都司一线。而辽东这边设布政司,需要能臣镇抚奴儿干都司下属诸部。

    伯安兄天资横溢,于军事上见解独到,是统领此事的绝佳人选。完全可以参议、分巡道之职任此事。”

    张昭其实没有把他的打算和盘托出。这没办法说啊!

    他总不能现在就告诉王华,我准备把我的老丈人王承裕推荐为辽东巡抚。请令郎以文臣之资,在王巡抚下带兵作战。

    还有,他在奴儿干都司的策略,也没法和王华说透彻。

    奴儿干都司,他明年就要清理一遍的。东北平原必定要收入大明的囊中。如此膏腴之地,天予不取必受其咎。但是,回头肯定还会有叛乱。

    因为,奴儿干都司的面积太大啊!

    他没兴趣一直在奴儿干都司干剿灭叛乱的活儿。新军营属于大明第一序列的战斗部队。这种治安作战,正好给圣人练级。阳明先生晚年还被大明朝廷调去平定两广的叛乱。

    结果,平定叛乱后于嘉靖七年病逝于归乡途中的小舟中。没能回归故里,令人叹息。

    大明朝在南方一直都用文官总督平叛的惯例。而且向来都是名臣辈出。如今弘治朝先后是秦纮、王轼。别问兵部尚书刘大夏,这位前两广总督没有平叛过。

    后面的接替者就是王琼、王守仁。

    王圣人后来的仕途顺利,和当时的兵部尚书王琼的赏识分不开。

    王华略为不适。他知道张昭这是投桃报李,但是把朝廷从四品的官职这样拿出来讨论,不大好吧?关键是,他很清楚,只要张昭举荐,朝廷八成会同意。

    张昭看出王华的“顾虑”,笑道“老大人先别急着推掉,容我去信问问伯安兄的意下如何。而且,辽东之地设布政司至少要一两年的时间。”

    又道“不聊这些经济仕途的话题。敢问老大人,大明会典何时成书?我打算等书之后,奏请朝廷印刷个几十万本,彰显大明的文治。真理报社只收印刷的成本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