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利完成了几次测试动作。
虚惊一场!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。郑怀仁看向周小小的眼神,充满了难以置信和后怕。他明白,如果没有周小小的提醒,他们可能会在设备本身浪费大量时间检修,甚至可能因不当操作造成二次损坏,试生产必然失败。而她所指出的“环境干扰”,虽然最终用科学原理解释了,但她是如何第一时间就精准定位到那个不起眼的通风口的?
试生产得以继续,并最终成功生产出了第一批合格的新产品。当崭新的零件被摆放在众人面前时,车间里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。厂领导高度赞扬了郑怀仁和周小小的工作。
但郑怀仁和周小小心里都清楚,这次成功,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惊险。庆祝之余,一种更深的忧虑在两人心中蔓延。
第九卷:根除隐疾
试生产成功后的庆功宴上,郑怀仁主动找到周小小,两人避开喧闹的人群,在厂区院子里散步。
“周科长,”郑怀仁的语气前所未有的诚恳,“今天多亏了你。我……我为之前的偏见向你道歉。有些事情,或许真的存在,只是我无法理解。”
周小小笑了笑:“郑专家,您不必道歉。我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。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,让工厂更好。今天的故障,用振动理论解司是通的,这就很好。”
郑怀仁摇了摇头:“不,没那么简单。你如何能立刻想到是通风口的问题?还有昨晚……那个木偶。我后来想了想,它被埋的位置,是不是有什么说法?”
周小小见郑怀仁态度转变,便也不再完全避讳,她斟酌着词句说:“按照一些传统的看法,车间的不同方位,对应着不同的影响。西北角很重要,代表开创和权威,那里被埋了那种东西,就像在根基上钉了钉子。而今天的故障点,恰好也在那个方向的上方。或许是一种巧合,也或许……那种恶意的能量,虽然主体被我们处理了,但还有一些残余的‘影响’像灰尘一样散布在相关的区域,在关键时刻干扰了最脆弱的部分。”
她没有直接使用“气场”、“秽气”等词语,而是用“能量”、“影响”这类更接近科学词汇的说法。
郑怀仁沉默了片刻,说:“我明白了。那么,这种‘残余影响’,我们该如何彻底清除?总不能每次都要等到出事才发现吧?”
这正是周小小思考的问题。她说:“需要一次彻底的‘清扫’。不是物理上的,而是……环境层面的。我需要牛师傅的帮助,也需要您的支持。”
郑怀仁毫不犹豫:“需要我做什么,你尽管说。我现在完全相信你的判断。”
得到了郑怀仁的全力支持,周小小的行动顺利了很多。她找到了牛师傅,将情况详细告知。牛师傅听后,面色凝重:“果然是斩草未除根!那特务心思歹毒,留下的后手阴损无比。新车间气场新生,最易被这类秽气侵扰。必须进行一次‘净厂’仪式,稳固气场,驱散余秽。
庆功宴的喧嚣被远远抛在身后,厂区院子里的夜晚显得格外宁静,只有远处车间隐约传来的机器余温和夏夜的虫鸣。郑怀仁听完周小小关于“残余影响”和“彻底清扫”的想法,内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。他多年建立起的科学世界观,在这短短两天内被凿开了一道裂缝,透进来他无法理解却又不得不正视的光。
“牛师傅?是那位退休的老钳工牛德福?”郑怀仁回忆着,他对这位厂里的老师傅有印象,技术过硬,为人耿直,但没想到还有这层本事。
“是的。”周小小点头,“牛师傅家传有些老法子,对处理这类‘环境问题’很有经验。现在需要他出面主持,但更需要厂里,特别是您这样的技术权威的支持,才能名正言顺地进行,避免不必要的麻烦。” 周小小深知,在七十年代中期的政治环境下,公开搞“封建迷信”活动风险极大,必须找一个稳妥的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