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七章 大战落幕

 热门推荐:
    汉中最为关键的决战正式打响。

    即便曹操已下定决心撤军。

    但看见刘备军主力全军压上过后。

    他也是果断的命令各部回身反打。

    两军骁将亦是尽出。

    齐齐厮杀于这一片狭窄却又惨烈的土地之上。

    鲜血浸染……

    兵器交织声直直而落。

    无尽的嘶吼声亦是宛若雷霆般的疯狂。

    张飞、黄忠,魏延,刘封,吴兰等将。

    曹军方面。

    亦是夏侯惇,张郃,徐晃,曹真,高祚,懈剽各自携部迎战。

    双方直从天日杀至傍晚时分。

    原始的旷野之下已是无尽的殷红。

    那层峦叠嶂所堆积着的尸首无不是彰显着这场战火的残酷。

    激战一日。

    双方选择了罢兵休战。

    但此战刘备军各部却是占尽了上风。

    回返临时屯驻的营垒中。

    大帐间。

    饶是一向喜行不显于色的刘备此刻亦不由面色浮现着浓浓的喜悦。

    他的确需要好好分享这股喜色。

    概因自他与曹军厮杀多年以来。

    与曹操也打了数十年的交道。

    双方激战少说也有数十战。

    自己几乎是屡战屡败,毫无胜绩。

    今日的决战却是大不尽相同。

    己方占据了全面上风。

    他亦是头一次压制了曹操。

    此等喜悦,焉能不喜?

    “孝直,若是我军明日继续如此与曹军决战,你觉得能否一战击溃?”

    虽然心下笑容不减,但刘备自从有了法正过后,便也养成了随时问策的习惯。

    “主公,依目前的局势看,曹军士卒虽已是强弩之末,但他们所爆发而出的强悍却依然显示出了精锐之士的战力。”

    “我军想要正面决战击溃曹军的难度太过大了。”

    “依正看,不如出一奇策,重创曹军为好?”

    “只要不让曹军安然退出秦岭,那待我军彻底稳固汉中局势过后,将可随时屯兵威胁关中方面。”

    “现黄老将军已阵斩曹氏宗亲大将夏侯渊。”

    “此人曾虎步关右,于羌氐部落间享有极高的军威。”

    “可此人已亡,这对于我军接下来的北伐将会大有裨益。”

    一番番的话音落罢。

    法正笑容可掬,轻轻沉声分析着。

    “不知孝直可有何奇策?”

    闻言,法正稍作思索,随即道:“主公,现子龙所部已经攻取了祁山堡,掌控祁山道与陇右之间的联系。”

    “也断绝了曹军欲从陇右间协助主力撤军的企图。”

    “那么曹军主力想要安然退却关中。”

    “就必然的只能沿陈仓道撤退。”

    话至此处,他再度面露微笑之色,随即微微说着:“汉中五道,祁山道已被子龙将军所部掌控,傥骆道,褒斜道,甚至是更东面的子午道道路都极其险峻且狭窄。”

    “小股部众通行尚且不易,大部队行军无异于自寻死路!”

    “而陈仓道宽阔,地势也相较平坦。”

    “这也是曹操会退军关中的必经之地。”

    “既如此,还请主公立即差人迅速前往祁山堡,令子龙携部从侧翼进军武都,为曹军制造混乱,增添压力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,曹军军心必乱!”

    “我军在抓住战机趁胜猛攻,定能重创敌军。”

    一记记坚铮的话语落罢。

    刘备亦是立即应声附和道。

    “孝直所言甚是!”

    “就按此策行事。”

    听闻着此策,刘备更是面色越发洋溢着笑容。

    随即,他就立即差人往祁山堡行去。

    双方休整一夜。

    关于白日的惨烈战局。

    曹操自然也是历历在目!

    他此刻立于营外,静静的目视着远方,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下来。

    “今日的刘备当真是羽翼俱丰,不可与往日同日而语了呀!”

    他不由浮声感叹着。

    他知晓。

    现在的刘备已经成了气候。

    不再是当初他随意蹂躏的那个弱势群体了。

    “明日的大战该如何应对呢?”

    曹操一时间也狐疑不定。

    瞧见了今日己方全面落入下风的局面后。

    此时的曹操也基本上是丧失了继续战下去的信心。

    就在他思绪万千之际。

    却见谋臣刘晔正巧赶来拜见于他。

    “晔参见丞相。”

    “哦,是子扬啊,不知深夜前来,可否是还有何要事否?”

    一席相问。

    刘晔此刻也并未绕圈子,而是直言拱手相问着:“丞相,不知您对于今日的战局如何看?”

    “若是继续激战下去,可否有胜算?”

    “子扬觉得呢?”

    黑夜间,曹操面上不露声色,遂问道。

    一语落地。

    刘晔沉吟了一阵,说道:“丞相,若是比拼战力,我军将士间的精锐程度其实丝毫不亚于敌军。”

    “可现下的情况却是,我军久战于阳平关,将士们早已是人困马乏,已成强弩之末。”

    “外加上夏侯将军不幸身亡,又给军中将士蒙上了一层阴影。”

    “致使将士们军心也下滑太多。”

    “也方才导致了我军在今日的决战上落于下风。”

    话至此处,刘晔转瞬之间,脸色却是忽然郑重了起来,遂沉声解释道:“我军并非惧怕敌军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现阶段继续在于此与刘备军决战无丝毫的必要,实非明智之举!”

    一席话落。

    他干净利落的回应着。

    并未直言己方决战此刻一定无法战胜敌军。

    而是从侧面的种种不利因素来诠释己方无须继续僵持。

    听闻着刘晔的一番番解释。

    曹操心下也算是初步有了底,

    “对了,丞相,我军接下来得时刻注意一下祁山堡方面。”

    “早在先前,赵云所部就控制了祁山道,掌控了汉中与陇西间的联系,与煽动凉州诸羌族部落起兵造反的马超紧密相连。”

    “我军得注意一下,谨防赵云会携部突袭武都郡,从侧翼威胁我军主力的安危。”

    “此事不可小觑!”

    紧随着。

    刘晔又出言提醒着。

    而有了刘晔的一番话后。

    曹操之后也是下定了决心。

    当天夜里。

    他就命各部渐渐收拾起了行装。

    待次日,天刚刚蒙蒙亮时。

    曹军各部相继往陈仓道退却。

    等着刘备军主力各部用过早饭。

    再度大举杀来时。

    只见曹军临时营地已是空无一人。

    须臾间。

    对于刘备而言。

    却是有道不尽的可惜!

    此一战,终究是没有尽全功啊。谷

    在他的想象里,此战要抓住机会重创曹军主力,然后接下来逐步掌控汉中政局的稳定。

    再紧随着。

    就是以待时机,大举纵兵出秦川,以北伐关中。

    以完成还于旧都之理想。

    可现在曹操撤得很快。

    麾下精锐主力得以保全。

    那等曹军休养生息一番。

    依然会是头疼的劲敌。

    己方出秦岭,也会为收复陇右,关中之地增添很多难题。

    但事已至此。

    再多想这只是枉然。

    面对着这些情况。

    刘备忽然跳下的卢马,将双股剑紧紧插在地面上,双目静静盯凝着前方的陈仓道口,许久,方才厉声高呼着:

    “此战,只斩杀一介匹夫夏侯渊也!”

    “无甚大用!”

    “若不能斩杀张郃,将依然会是我军攻取关陇大地的大敌也!”

    一记惊呼。

    刘备宣泄了一番心中情绪。

    诚然,这也是他的忧虑之处。

    当初的虎步关右,虽是以夏侯渊为主。

    可张郃也是紧紧跟随着征讨凉地。

    现即便夏侯渊身亡。

    可若是张郃依旧镇守西线边陲。

    刘备知道,己方攻克的难度依旧还是很大。

    随着曹军已经退出汉中诸地。

    刘备接下来也在谋臣法正的建议下。

    遣张飞携部率吴兰,任夔等将进军武都,阴平二地。

    务必将此二地划入版图之中。

    随即,他方才携部徐徐退回阳平关。

    继续命霍峻镇守此关。

    以护佑汉中全境的安宁。

    随之。

    刘备大军方才大举退回了首府南郑。

    由于汉中新近收复。

    正是权利交替之际。

    郡内政局尚且不稳。

    甚至是原汉中太守张鲁等人如何处理,也是一道问题。

    待大军抵足南郑。

    刘备也避免大军惊扰到城中士民。

    便特意命麾下各部于城外扎营。

    他则领亲卫统领陈到以及白耳兵,以及文武诸人入城。

    听闻刘备到达。

    临时掌管汉中的护军黄权也亲自率汉中官员出城相迎。

    双方刚一见面。

    刘备便率先笑容满面的迎了上去,紧紧握着黄权的手说着:“公衡啊,此事翼徳都与我全权说罢。”

    “言要不是有你当日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之策,恐我军并非能够如此顺利的就拿下汉中全境。”

    “此战,公衡你当为首功矣!”

    一番话落定。

    瞧着主上的热情,黄权也是顿时间感到了一阵的受宠若惊。

    “主公过虑了,权不过是尽了些许绵薄之力罢了!”

    “此次能够驱逐强敌,令曹军退却,还得仰仗将士们拼死作战之功矣!”

    黄权此刻也是拱手郑重说着。

    “哈哈。”

    闻言,刘备也不由面露笑容,遂道:“公衡过谦了,各有各的功劳嘛,我定当按功行赏!”

    一言落罢。

    诸文武便一齐拱卫在刘备后面入城。

    途中。

    刘备轻声的与从旁黄权相问着:“公衡,听闻汉中太守张鲁先前在你的劝降下,是拒不归降?”

    “此事可否属实也?”

    此话方落。

    黄权眯眼细细一思,便郑重点点头道:“主公所言不错,确有此事!”

    “但张鲁不降于我军,却并非出自他的本意。”

    “实际上,对于张鲁来说,无论是归顺我军亦或是曹贼,都没有什么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可他麾下却有一人极其青睐曹贼。”

    “哦?此是何人?”

    “张鲁麾下的功曹阎圃。”

    “张鲁几乎对此人是言听计从。”

    话毕,黄权顿了顿,接着说道:“也正是此人的进言影响下,张鲁方才会下定决心准备归顺曹贼。”

    “若不是张将军携部赶赴南郑,配合于权控制全城,又在紧急时分及时掌控了阳平关,阻止了曹军攻取关城。”

    “恐怕当时阳平破关之日,张鲁已经降曹。”

    听闻着黄权讲述了一番番的事件来龙去脉。

    刘备心下也顿时有了底。

    随即,他忽然出言相问着:“阎圃此人,才学如何?”

    “启禀主公,阎圃饱读兵书韬略,且又极其擅长治理民政。”

    “进能随军出谋划策,谋定乾坤。”

    “退亦能治理一郡之地,绰绰有余也!”

    “倒也是一方人才。”

    “若能收之,那对于稳定汉中时局将会极为有利也!”

    听闻着黄权的一番评价。

    刘备内心间也渐渐的对阎圃做起了一番评估道。

    随着刘备亲自入主首府南郑过后。

    也是标志着汉中全境正式被收复。

    益州之地也终于是自张鲁分裂二十余载后,再度归于一统。

    刘备全据了巴蜀加汉川各郡。

    接下来。

    刘备令黄权暂时全权负责处理汉中间的政务,以及整顿吏治。

    而他则亲自于郡府间接见了张鲁。

    “张鲁,不知你可愿归附于我军?”

    闻言,张鲁也是坐镇一方数十载的诸侯了,洞察时局的能力自然还是有的,瞧见即便是势力最为强盛的曹操倾尽全力前来争夺汉中,都无法奈何之!

    他也知晓整个益州归属刘备,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。

    此刻,面对着招降,又岂会拒绝?

    “鲁愿降!”

    “嗯?听闻张太守先前曾有意献城归顺曹贼尔,却不知为何如此痛快的便宣布归顺呢?”

    一时间,刘备也是故自不知的说着。

    “左将军有所不知!”

    “并非鲁不降于将军,只是鲁麾下的功曹阎圃一直进言令我归顺曹贼,方才令鲁迟迟犹豫不决,未做出最终决定。”

    “还望左将军明察!”

    一语而落。

    瞧着张鲁果断卖掉功曹阎圃后。

    刘备对其仅存的一丝好感也没有了。

    随即,他忽然面露严肃之色道:“本将先前了解了一番,听闻汝执政汉中的多年来,虽在郡内大肆传教。”

    “倒也让郡内士民安居乐业,粮食富足。”

    “使汉中成为了一方净土。”

    “想来汝为官一方,也有数分能力。”

    “不知你可否在本将治下再度治理一方呢?”

    此言一过。

    刘备也算是对其抛出了橄榄枝。

    可张鲁却是出乎意料的婉拒了。

    “左将军,您实属是太过抬举鲁了。”

    “鲁不过一传教之人,平素除却传教以外,对于为官之道却是不甚精通。”

    “鲁希望将军能恩准鲁继续传教。”

    “至于治理州郡,鲁建议左将军启用功曹阎圃。”

    “他有治世之才!”